欢迎致电:400-666-1064 服务时间:9:00-18:00 微信
QQ
首页 > 资讯 > 企业资讯 > 铺设智慧农业设施,让耕种一劳永逸!

铺设智慧农业设施,让耕种一劳永逸!

17小时前

在传统农业场景中,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,靠天吃饭、凭经验耕种是常态。而如今,随着物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深度融合,智慧农业设施正以“科技之力”重塑耕种模式,让“一劳永逸”的现代化农业从理想照进现实。

智慧农业的核心在于“感知”。通过在田间部署土壤湿度传感器、气象监测站、作物生长摄像头等设备,农田的“健康数据”得以实时采集。在山东寿光的蔬菜大棚中,每20米就分布着一个多参数传感器,可同步监测土壤温度、湿度、pH值及氮磷钾含量,数据精度达±1%。这些数据通过物联卡传输至云端平台,系统自动生成灌溉、施肥建议,农民只需在手机APP上点击确认,即可完成精准作业。过去“凭感觉浇水施肥”的粗放模式,正被“数据驱动决策”的智能模式取代。

智慧农业设施的“执行力”同样惊人。在内蒙古草原,无人驾驶播种机依托北斗导航系统,可实现直线行驶误差不超过2厘米,播种均匀度提升30%;在江苏盐城的水稻田,无人机搭载多光谱摄像头,通过AI算法识别杂草分布,精准喷洒除草剂,农药使用量减少40%;在广东徐闻的菠萝种植园,智能灌溉系统根据土壤湿度自动启停水泵,较传统漫灌节水60%。这些“会思考、能干活”的农机装备,让农民从“体力劳动者”转变为“田间管理者”。

智慧农业的“远程化”特性,进一步解放了人力。通过5G+边缘计算技术,农民即使身处千里之外,也能实时掌控农田动态。在新疆棉田,种植户通过手机查看棉株高度、结铃数等生长数据,系统自动预警病虫害风险;在四川猕猴桃基地,物联网设备监测到果实糖度达标后,自动触发采摘提醒;在浙江茶园,智能温控系统根据天气预报自动调节大棚通风口,避免霜冻灾害。这种“云端种地”的模式,让“一人管千亩”成为现实。

从“靠天吃饭”到“知天而作”,从“人力密集”到“技术赋能”,智慧农业设施正在重新定义“耕种”的内涵。铺设智慧农业设施,不仅是为当下减负,更是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播种希望——让每一寸土地都释放最大价值,让每一份耕耘都收获长久回报。


(文章来源:http://www.wlk.cn/a/1889.html
上一篇:千亿物联卡市场爆发:物联企业如何抢占“卡位战”先机?
下一篇:没有了

微信客服

售前客服一

售前客服二

售后服务

在线咨询

电话咨询

电话咨询:400-666-106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