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致电:400-666-1064 服务时间:9:00-18:00 微信
QQ
首页 > 资讯 > 企业资讯 > 物联网卡“卡脖子”危机:国产替代率背后的真相与机遇

物联网卡“卡脖子”危机:国产替代率背后的真相与机遇

3小时前

物联网设备连接量突破百亿级规模的今天,一场围绕物联网卡核心技术的“卡脖子”危机正悄然浮现。从芯片到通信协议,从底层架构到生态整合,国产替代率背后的技术博弈与产业机遇,正在重塑全球物联网产业格局。

物联网卡的“心脏”——通信芯片领域,国内市场长期被国外厂商垄断。据统计,低功耗广域网(LPWAN)芯片市场中,TI、Silicon Labs、Semtech等企业占据超80%份额,国内企业仅能通过技术迭代寻求突破。

通信协议层面,LoRa、Sigfox等国外标准占据先发优势,国内企业被迫在封闭生态中支付高额专利费。技象科技自主研发的TPUNB窄带物联网系统,通过序列索引扩频调制(SIMS)技术实现灵敏度提升30%,却仍需面对全球市场对既有协议的路径依赖。这种“技术代差”导致国内物联网项目平均部署成本较国际水平高出20%-40%。

物联网卡的应用场景高度碎片化,从智能电表到工业传感器,不同行业对网络延迟、功耗、覆盖范围的需求差异显著。然而,国内缺乏统一的物联网标准体系,导致设备间协议不兼容率高达65%。

因此,破局者联盟崛起,国产替代的三大路径:

技术突围:纵行科技联合中移物联、NTT等300余家企业成立ZETA联盟,通过Advanced M-FSK调制技术将芯片成本降低40%,在智慧农业、物流追踪等场景实现规模化应用。其牛耳标产品已覆盖全国20%大型牧场,数据传输稳定性较进口方案提升25%。

协议重构:技象科技TPUNB系统采用自主物理层安全机制,支持主动式认证与空中升级(OTA),在智慧水务项目中实现99.99%的传输可靠性。该技术已获国际电信联盟(ITU)标准立项,打破国外协议垄断。

生态整合:华为OceanConnect平台连接设备超50亿台,阿里云Link WAN覆盖80%主流物联网设备,通过“硬件+平台+数据”闭环模式,将设备激活周期从72小时压缩至15分钟。这种“软定义硬件”的生态战略,正在重构行业价值分配规则。

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,物联网卡的国产替代已从“可选题”变为“必答题”。当技术迭代速度超越专利封锁周期,当生态整合能力突破协议壁垒,中国物联网产业正以“破局者”姿态,重新定义全球竞争规则。


(文章来源:http://www.wlk.cn/a/1910.html
上一篇:路灯会“聊天”、井盖会“报警”,物联网卡让万物“颠”起来!
下一篇:主权争议:当设备“觉醒”,谁掌握控制权?

微信客服

售前客服一

售前客服二

售后服务

在线咨询

电话咨询

电话咨询:400-666-1064